正職花繼 2020-10-26 16:27:26
一、活動背景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為了更好的貫徹和學習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材,服務一流大學建設,校團委決定在全校開展“學思十九大,知行新時代”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職業與繼續教育積極響應此次號召,在學院各支部中加強宣傳,要求各支部圍繞此次活動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希望我們的各支部成員,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并將其主動地落實到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去。各支部熱情高漲,在1月底學院團委也收到了來自我院各團支部的良好反饋。
二、活動過程
寒假伊始,學院同學都積極地相應學校和學院的號召,主動的投入到社會實踐的熱潮中并將所見所聞所感書寫了下來。
學習宣講十九大會議精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他希望大家可以勇于拼搏、堅持奮斗、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2018年1月16號中午,2014級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團支部寸洪同學積極響應學校學院號召,到家鄉騰沖市部分中學進行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和這些學校的學生進行了主題為“00后新青年放飛青春夢想”的交流。
90后都已成年,00后逐漸走到了時代幕布之前。在00后逐漸走入社會的今天,00后是世人眼中什么樣的一代呢。“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芳華,每一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并不能以‘年輕’這個理由來否定掉一群人?!?/span>只有當這群年輕人有正確的價值觀,去追尋他們的目標,我們的國家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寸洪同學在學校的團支部活動中也受過黨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熏陶,所以想去將這份信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尤其是00后,他們將是這個社會未來的主力軍”來自高一的許同學告訴寸洪同學說“此前我們班級就召開過班會課,并且還出了黑板報,多種形式學習十九大精神。今天聽了大學生哥哥姐姐的講述、鼓勵后,我真的學到了很多”而來自高二的李用心同學則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青年人應該努力奮進,要不斷創新探索,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之后一定努力學習,努力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知行新時代”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實踐活動
邁進大學的殿堂,進入寒假,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在散發著光芒,我們對十九大的新時代也充滿憧憬。意氣風發,沐浴著冬日的暖陽,在蔚藍的天幕下,我們盡情地享受著,成長著。
對于2017級的同學們第一個假期,當然不能浪費,來自201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邱洪穎和李丹同學還在考試期間,就一起去了上海三陶教育昆明五華分校輔導機構里面試助教輔導,很慶幸的是他們都面試成功,一放假就可以直接工作,工作中,兩位同學都學到了很多,不光真正了解了這個輔導機構,還認識到了,中國的現在教育其實是有很大弊端,教育質量是參差不齊的,同時也看到了,新時代引領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那將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到他與他未來的成長所匹配的高品質的教育,因為十九大也提出要辦好網絡教育,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教學內容。
來自201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楊文超同學也在回家不久后,在當地的一家輔導學校里面輔導小學生,聽說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他,他一定輔導得非常有趣,不過他也肯定有了很大的收獲,聽說他還打算等更多的小朋友放假后,為他們宣講十九大,希望盡自己綿薄之力讓十九大精神感染到每個公民。
國家進入了新時代,人民富足,家鄉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大家回到了新家鄉,不僅僅本科生積極圍繞此次活動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我院學碩研究生支部同學也在寒假佳節,在完成學期期末學業之后,繼在校統一學習十九大精神之后同學們也繼續在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學習和思考著國家的前進給我們各自家鄉的大街小巷帶來的巨大變化。
田玲芳同學在寒假實踐活動中跟隨家長們進行了家鄉20多戶家庭的走訪活動,大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此次走訪活動中她感嘆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自己應該努力學習,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其次,因為家鄉的高速公路終于通車,回家的7公里路程不再會出現堵車一個小時的場景,出行的時效得到了很大提升;其家鄉的濕地公園項目順利完工并開始開園迎客,具體的環保設施還在建設之中。家鄉的經濟水平和交通運輸都有了很大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家鄉的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
方芳同學在寒假實踐活動中對家鄉古生物化石群的建設新進展做了詳細的了解,從2007年發現化石以來,歷經十年的發展,當地的公路全部升級為柏油路、化石博物館也接近竣工,與化石群旅游點的配套建設還有野生蜂蜜、自然放養家禽等養殖項目籌備,當地人們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改變、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居民住宅、自然美景混成一體,旅游成為該地新的經濟增長力量。
她感嘆自然的神奇與偉大,大自然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環保教育刻不容緩;感激國家的引領和政策,新中國是我們最可靠的后盾,創新探索必不可少。重擁大地的落葉縱享家的溫暖,再返故土的游子體味黨的偉大,新時代、新面貌、新生活,我們在成長,家鄉在改變。感恩十九大帶來的變化,感恩國家的進步!
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九大更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馬茂忠同學,在假期出游之時前往了位于個舊、開遠、蒙自三縣、市的交界處中國宮庭式建筑---沙甸大清真寺,,在十九大的有力號召中,在民族的大團結、大一統、大交流中,有利促進了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民族的聯合和國家的統一,貼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此次參觀學習更是讓他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同心共鑄中國夢的信念。
志愿服務與宣講我校文化
2018年1月15日,2016級市場營銷教育團支部的雷芳梅同學跟隨教育扶貧隊伍去到貧困山區看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并和他們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傳遞黨的十九大精神,期間向他們介紹云南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行列情況和云南大學校史、專業特色、綜合實力、校園文化等等,鼓勵他們在祖國的庇護下,跟隨黨的步伐認真努力學習,以此來改變命運。
2018年1月17日,2016級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團支部的余珊珊同學積極參加社團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前往大山深處開展教育扶貧行動和貧困山區的孩子和村民們度過了一周的愉快假期,也深刻了解到大山深處對教師資源的需要,希望自己畢業之際能夠前往支教,希望自己能成為陪伴他們度過難捱冬日的艷陽。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為時代的幸運寵兒,我們接受著來自高中母校的素質教育而成為了一位優秀的云大學子,更應該將這份優秀傳遞下去,宣揚出去,讓更多的學子能以此為目標,奮發向上。2018年1月25日,2015級財務會計教育團支部張波旺回訪高中母校宣講云大,向高中的師長和學弟學妹對云南大學和云南大學雙一流建設進行介紹,為高三的同學們加油打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他們的問題答疑解惑。作為云大的一份子,通過宣講形式可讓高中學生和師長增進對云南大學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云南大學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2018年1月30日,20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團支部吳溢等三名成員分別開展了回歸高中校園宣傳云大雙一流建設,向師長、學弟學妹介紹云南大學入選一流大學建設行列情況和云南大學校史、專業特色、綜合實力、校園文化以及考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等能夠反映我校招生優勢的內容,一方面擴大云南大學的社會影響力,更加強了高三學子對大學生活的向往。
親情陪伴,禮敬中華活動
2018年1月12日,2016級市場營銷教育團支部的許濤同學在家陪伴父母的時候去到親戚家吃了鮮美可口的殺豬飯,他說到,現在人們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以前吃殺豬飯,就是簡單的沖著能吃肉去,而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夠吃的起肉了,對于肉的渴望不強烈了,但是吃殺豬飯這個習俗還仍然在傳承著,這是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大家借著吃殺豬飯這個緣由聚在一起感受這種氛圍,吃殺豬飯意味著要過年了,大家一起分享這一年的勞動成果,其樂融融,來年日子更加紅火?;蛟S這就是國家進步帶給人民的滿足感吧!
2018年1月20日,馬明秀同學參加了彝族婚禮,體驗了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氣息,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獨有的魅力,她說到,十九大以來,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了,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滿足,而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現在她們當地過春節要舉行春節晚會,大家聚在一起辭舊迎新。
上了大學的我們很少回家,或許每一次的回家父母都是各種期盼,而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與他們溝通交流,陪著他們,分享著各種新鮮事,這樣就足夠了2018年1月25日,20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吳溢同學外出游玩回到家鄉陪伴朋友、感恩父母,與親人分享大學生活,心靈成長歷程,為親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與好友分享經驗教訓,重溫親情與友情。
201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段秀玲同學寒假回家陪伴父母也沒閑著,在當地政府也找了一個兼職,雖說工作清閑,但也著實體會到了父母賺錢的不容易,作為班長的她,回到家中之后,每天負責家人的三餐,和父母一起操理著家里一切的農活,感慨多多。陪伴父母真的是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做的,陪伴是世界上最長情的東西,我不光要給愛情,更要給到親情長情的陪伴。
三、動態活動總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通過此次的“學思十九大,知行新時代”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看出我院團員青年在切實社會實踐過程中更堅定了理想信念,牢固了遠大志向。
此次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希望我們的團員青年們能在社會實踐中切實有所收獲,真正發揮團員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能為日后更好肩負起黨交給共青團的光榮使命打好基礎,把個人的成長融入到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生動實踐中,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貢獻青春力實現理想抱負!
發奮學習,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明道、學以致用。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如饑似渴的求知欲望,為做一個優秀的共青團團員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撰稿:宦宏明
編輯:萬鵬熠
Copyright ? 全國教育機構推薦虛擬社區@2017